重大政策
●8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提出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保护、提高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方式等6方面24条政策措施,要求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8月1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信息显示,为高效助力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和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加大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力度,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力争一周内实现赔付及预赔付达30%以上、月底前车险达90%以上。
●8月14日,商务部等9部门办公厅(室)印发《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在全国打造500个左右的县域商业“领跑县”,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大中型超市、集贸市场)和农村新型便民商店。
宏观经济
●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1.3个百分点。7月人民币存款减少1.12万亿元,同比多减1.1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8093亿元,成为今年以来存款规模下降最多的月份。中国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5.77万亿元,同比增长8.9%。
●8月1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美国履行世贸规则义务情况报告》,报告指出,自2017年以来,美国以“美国优先”为出发点,严重削弱世贸组织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严重违背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的国际义务,给多边贸易体制带来严峻挑战,损害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利益。希望此份报告有助于敦促美国践行承诺、遵守规则并早日真正回归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主义大家庭。
●8月13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2022年度企业年报率91.33%。自2014年《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施行以来,企业年报率连续第6年在91%以上。
●8月14日,24个GDP万亿级城市上半年经济数据已全部出炉。“万亿城市”中,有13个城市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分别是上海、南通、杭州、无锡、济南、深圳、郑州、青岛、合肥、成都、南京、宁波和西安;北京增速与全国持平;有10个城市低于全国增速,分别是佛山、武汉、天津、广州、苏州、重庆、福州、长沙、泉州和东莞。另外,今年GDP有望突破万亿的两个城市烟台和常州,上半年增速都达到了7%,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8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2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4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1年期MLF中标利率从2.65%下调至2.5%,7天逆回购利率从1.90%下调至1.8%。同时,将常备借贷便利利率(SLF)下调10个基点。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2.5%。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59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民间投资14.94万亿元,同比下降0.5%。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继续拓展扩消费、促投资政策空间,提振大宗消费,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扎实做好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和储备。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全面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8月17日,央行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5%,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7%,物价总体保持平稳。报告中明确了,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要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内容。
●8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指出,要用好救灾资金,加快恢复重建,抓紧抢修交通、通讯、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抓紧修复灾毁农田和农业设施。金融机构要优化简化相关程序,加强对受灾地区信贷支持和保险理赔,同时持续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努力帮助受灾群众和经营主体渡过难关。
●8月17日,据商务部数据,2023年1-7月,我国对外投资持续增长。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00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折合7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0.6%。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5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折合13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占同期总额的19%。
●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电视会议。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和回升向好。今年1-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1万亿元,同比多增1.67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社会融资成本继续下降,1-7月企业贷款利率为3.94%,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显著成效。会议指出,要注重保持好贷款平稳增长的节奏,适当引导平缓信贷波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定性。会议强调,注意挖掘新的信贷增长点,调整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
●8月18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66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折合1118亿美元,下降9.8%。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8406家,增长34%。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968.5亿元人民币,增长0.1%。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5.3%。从来源地看,法国、英国、加拿大、瑞士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213.7%、159.9%、113.3%和61.2%(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8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3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6%。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67%,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75%。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06.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保险公司总资产29.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6%。
●8月18日,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关于“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的部署,中国人民银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深圳、大连、宁波、青岛、厦门5个计划单列市分行和317个地(市)分行于当日挂牌。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加挂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牌子,各省、自治区分行加挂分行营业管理部牌子。
●8月19日消息,证监会日前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确定了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涵盖加快投资端改革、优化完善交易机制、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等诸多举措。将研究适当延长A股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时间。在杠杆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适度降低场内融资业务保证金比率。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同步降低证券公司佣金费率。积极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树立长期投资业绩导向,全面建立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提升投资行为稳定性。
●8月16日,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外国总体通胀率继续下降,部分反映了之前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零售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传导作用。许多国家的核心通胀率小幅下降,但总体上仍处于高位。在这种背景下,在劳动力市场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发达央行提高了政策利率,并强调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利率,或将利率维持在足够严格的水平,以使本国的通胀回到目标水平。相比之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央行基本保持不变,其中一些央行表示,甚至有可能在下次会议上降息。
市场热点
●8月11日,已在中国保险业协会网站披露2023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保险公司超过140家。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要求,保险公司需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级及以上,偿付能力为达标公司。基于此,在行业整体保费收入和利润向好的情况下,有15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显示不达标,还有部分保险公司至今未披露最新偿付能力报告。
●8月1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134家。截至7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1996家,管理基金数量152878只,管理基金规模20.82万亿元。
●8月13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冷链物流运行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为3.1万亿元,同比增长3.7%;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2688亿元,同比增长3.3%。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2.1亿吨,同比增长5.2%,保持稳定增长,在我国各品类冷链流通率逐步提升的情况下,冷链市场体量稳步扩大。
●8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8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第二产业用电量5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用电量17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6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
●8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批复,同意紫金财险、阳光财险、国任财险、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安盛天平财险、中华联合财险、中国平安财险7家险企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准予开业。批复显示,新设立的7家机构由上述财险公司授权经营再保险业务,经营区域为全国。
●8月16日,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绳国庆解读2023年7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指出,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稳中略降。从新建商品住宅看,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连续两月持平,其中北京和上海环比分别上涨0.4%和0.2%,广州和深圳环比分别下降0.2%和0.6%;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2%;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从二手住宅看,7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
●8月16日,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总额为1245亿美元,环比增长4.2%,同比下降17.3%。欧洲是唯一一个季度和年度都有增长的地区,分别增长1.8%和7.6%。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亚太地区和美国第二季度的销售额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日本小幅下滑了3.5%。
●8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7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4亿千瓦,同比增长11.5%。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9亿千瓦,同比增长42.9%;风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14.3%。
●8月18日消息,沪深北交易所自8月28日起进一步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沪深交易所此次将A股、B股证券交易经手费从按成交金额的0.00487%双向收取下调为按成交金额的0.00341%双向收取,降幅达30%;北交所再次将证券交易经手费标准降低50%,由按成交金额的0.025%双边收取下调至按成交金额的0.0125%双边收取。
●8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公告显示,该局已批复同意山东港口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受让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日照港集团岚山港务有限公司分别持有的日照银行7.44亿股、0.06亿股股份。近一个月来已有多家城商行迎来重大股权变更,包括青海银行、烟台银行、自贡银行、承德银行、福建海峡银行、日照银行,接盘方普遍为当地国企。
粤港澳大湾区动态
●8月11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联合公告,双方就推动大宗交易(非自动对盘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机制达成共识,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进行的大宗交易以及通过港股通进行的非自动对盘交易将同步开通。沪深交易所表示,认真贯彻落实两地证监会重要共识,持续丰富优化互联互通交易机制。港交所表示,欢迎互联互通最新优化措施,相关实施细节和正式开通日期将适时公布。中国结算表示,积极支持大宗交易纳入互联互通。
●8月11日,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出席立法会全体会议,并回答了31位议员提出的问题,涉及议题包括就业、旅游、人才和产学研发展等。贺一诚在会上表示,推行“1+4”策略的进程中,特区政府的角色是引导,还需要市场作主导,开拓新机遇,也要与助力澳门发展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相互配合,达到经济多元的目标。
●8月12日,广州市住建局公开了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3090号提案答复的函,函件提到,今年全市至少推进12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年度任务,广州将继续更新政策体系,创新连片改造实践,鼓励在城中村规模化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8月12日消息,香港证监会日前发布的资产及财富管理活动调查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3万亿港元。2022年第四季度及2023年上半年期间共取得690亿港元资金净流入,较去年前三季度增长超过3倍。非香港投资者仍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占管理资产规模的64%。
●8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公布7月广东金融统计数据报告。7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6.51万亿元,同比增长10.3%,比年初增加1.72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1169亿元;外币贷款增加16亿美元,同比多增1亿美元。广东本外币存款余额34.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5%,比年初增加2.38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增加2.35万亿元,同比多增3672亿元;外币存款减少1亿美元,同比少减98亿美元。
●8月14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文旅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正式印发,从支持品牌创建、激活消费市场、促进琴澳合作、打造新兴业态、完善产业链条等方面共25条措施,给予具体资金支持。
●8月15日,据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数据,上半年,广东地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668亿元,其中,先后实施的两批延续优化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433亿元,留抵退税234亿元,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8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通知提出,拓宽渠道促进青年就业,鼓励吸纳青年就业。对2023年1月1日后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1个月以上的企业,按每招用1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或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8月16日,《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设立50亿元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适当降低资金池入池门槛、提高补偿比例,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至1%以下。
●8月16日,香港交易所公布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港交所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05.75亿港元,同比上升18%,股东应占溢利为63.12亿港元,同比增加31%。根据报告,今年上半年港交所的收入和其他收益及溢利为历来第二高,仅次于2021年上半年的纪录,显示其在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市场疲弱的背景下表现出色。
●8月18日,广州南沙日前印发《广州南沙打造面向世界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行区 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标最优的国际化标准,《行动方案》提出22项重点改革任务,致力打造更加优质“宜商”的投资环境、贸易环境、营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服务环境五大环境,聚焦一批改革重点工程,力争形成可全国复制推广的示范带动效应,面向世界的市场主体提供一流的营商沃土和高端要素不断汇聚的服务保障。
●8月20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网志,称香港航空复苏的进展符合预期,目前香港国际机场共有约110间航空公司营运来往全球165个目的地的航班,约恢复到疫情前的75%;每日客运量和航班升降量,分别恢复至疫情前的65%和70%。香港机管局预计,香港机场的客运量会于今年年底恢复至疫情前约八成,并于明年全面恢复。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供读者学习、交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