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离岸枢纽带动内地金融发展 推动深港交易所深度合作
香港文汇报讯 24日,第二届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在珠海举办,现场发布的《2019广东金融发展蓝皮书》中显示,去年大湾区累计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11.4万亿元,占广东省业务量6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主旨演讲中表示,金融开放合作是打造一流湾区的关键,并通过加强法律合作、加强税收沟通合作、加强金融市场前后台基础设施联系等方法解决跨境金融制度性障碍。他还强调香港应发挥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作用,带动内地金融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报告中指出,大湾区跨境人民币业务还存在部分进出口企业弱势、境外人民币业务基础设施不足、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较小等问题。
需加强法律税收合作
王一鸣在演讲中针对提升金融支撑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和效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特别指出深化金融业开放合作在共建国际一流湾区中的重要作用,「金融是大湾区的优势领域和主导产业,香港拥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广州、深圳、佛山等地也以不同形态聚集了大量金融资源,发展出各有所长的金融产业。通过深化金融开放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激发创新活力,提高金融竞争力。」他说。
王一鸣还表示,要深化金融开放合作,需优先解决跨境金融制度性障碍。对此,他提出加强法律合作,充分利用深圳「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其次,还要加强税收沟通合作,考虑将目前在部分片区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港人港税」等,逐步在大湾区其他城市推广。最后,他还提出加强金融市场前台、中台和后台基础设施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对接和联通,包括统一征信标准、共同构建或有效联通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征信平台等。推动深港两地交易所及登记结算机构深度合作。
电子制造业仍处弱势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主办方还发布了《2019广东金融发展蓝皮书》,蓝皮书中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大湾区内累计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11.4万亿元,占广东省业务量66%,超过三分之一跨境收支以人民币结算,服务6.7万家大湾区企业,惠及219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在贸易类型方面,大湾区跨境人民币业务货物贸易占58%、服务贸易占4.2%、直接投资占15.5%、跨境融资占8.3%,合计86.1%,高出全国10.5个百分点。设立的535个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为境内外5,340家企业办理资金收付10,389.31亿元,发生全口径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492.31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综述报告中也指出,当前大湾区跨境人民币业务仍存在三点不足。由于部分进出口企业如电子制造业等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决定以人民币作为交易币种。其次,境外人民币业务基础设施不足,金融服务水平偏低。另外,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仍然较小,境外可获得人民币资金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