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书签收藏         联系我们

经济金融热点汇(4.1-4.10)

来源: 本站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3-04-11 16:38:01 浏览次数: 457

重大政策

 

●4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自6月1日起施行。政府投资项目,需取得节能审查机关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单位需在开工建设前取得节能审查机关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通过的项目,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宏观经济

 

●4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22年四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7327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6022亿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3008亿元,储备资产增加3015亿元。2022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7177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21164亿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14294亿元,储备资产增加6850亿元。

 

●4月1日,中国银保监会网站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决定自2023年5月1日起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两年,经营普通型人寿保险的人身保险公司均可参与转换业务试点。

 

●4月1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强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见证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关于宣布实质性完成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升级后续谈判的谅解备忘录》签署,确认实质性完成两国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该协定是我国在自贸协定实践中首次采用负面清单模式作出服务和投资开放承诺。双方在原升级协定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承诺水平,新增电信章节,并纳入国民待遇、市场准入、透明度、数字经济等高水平经贸规则。双方还共同确认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开放措施不回撤,以协定方式承诺彼此“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

 

●4月3日,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地方债发行2.1万亿元,其中新增地方债发行1.67万亿元,双双创出历史新高。今年地方债发行呈现三大特点,发行继续前置,新增地方债提前批额度已发完63%;新增专项债增加新基建投向,但当前占比尚小;超长期债券占比有所上升。

 

●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更好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更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表示,2022年税费优惠政策累计惠及超过8000万经营主体,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受益面均超过99%。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财税等部门先后两批发布了延续和优化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2万亿元,加上继续实施的留抵退税政策,预计全年可为经营主体减轻税费负担超1.8万亿元。

 

●4月6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议。会议指出,要深入调查研究,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关键性问题开展调研,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不断推进资本市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要突出担当实干,推动注册制改革走稳走深走实,坚定扩大制度型开放,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质效。坚持开门搞教育,着力解决市场主体、投资者急难愁盼问题。

 

●4月6日,商务部网站发布消息,今年1至2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9695.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服务出口4123.3亿元,下降11.8%;进口5572.5亿元,增长14.7%;服务贸易逆差1449.2亿元。

 

●4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总结2022年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会议认为,2022年人民银行货金保卫系统统筹推进实物人民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持续提升安全保卫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会议要求,2023年人民银行货金保卫系统要着力推动货金保卫业务提质增效。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持续完善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应用创新。

 

●4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要针对不同领域实际问题,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实施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要发挥好外贸大省稳外贸主力军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增强政策协同效应。

 

●4月7日,为加强对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领导,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国务院决定成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协调解决普查中的重大问题。

 

●4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39亿美元,较2月末上升507亿美元,升幅为1.62%。

 

●4月3日,日本央行宣布,2022财年的国债购买额为135.989万亿日元,超过2016财年的115.8001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

 

●4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新的《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1.7%。这一增幅低于2022年2.7%的增长率,也低于过去12年来2.6%的平均增长水平。

 

市场热点

 

●4月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负责人孙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将从加强政策制度建设、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六方面发力,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4月3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的资料显示,以单边计算,3月全国期货交易市场成交量为724,448,225手,成交额为499,038.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0%和下降12.33%,环比分别增长33.94%和21.84%。1-3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1,663,338,682手,累计成交额为1,208,956.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7%和下降6.00%。

 

●4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财金司、证监会期货部组织部分期货公司召开会议,分析研判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形势,了解铁矿石期货交易情况,提醒企业全面客观看待市场形势,一季度受市场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铁矿石价格攀升至高位水平;后期全球铁矿石供应将逐步增加,市场供需总体趋于宽松、价格下跌可能性较大。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紧盯铁矿石市场动态,坚决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4月3日至4日,世贸组织货物贸易理事会举行会议。中国在此次会议上,对“美国、日本和荷兰之间关于芯片出口限制的协议”提出关切。认为该协议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公开透明原则,破坏了世贸组织规则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要求美国、日本和荷兰向世贸组织通报该协议和后续措施,并呼吁世贸组织加强对这些措施的监督。

 

●截至4月5日,已有23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2022年年报。其中,有16家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占比超过三分之二;有17家银行2022年末的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合计达2564亿元,同比增长72%。专家表示,2022年,券商私募资管规模持续压降,主动管理规模则创下新高,显示行业去通道化、回归资管初心效果显著;但房地产市场风险事件频发,部分房企现金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不良率上行。

 

●4月6日,深交所发布共同打造透明廉洁优质注册制倡议书。其中提出,发行人要完善公司内部治理,规范会计基础,事先充分做好上市准备,避免仓促申报、带病申报;中介机构要勤勉尽责,审慎遴选项目,严格核查把关,帮助发行人准确理解发行上市条件和板块定位,在申报前将重要问题整改规范到位,高质量编制招股说明书,真正发挥资本市场“守门人”作用。

 

●4月7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公告称,为更好服务央企高质量发展,将于5月4日正式发布6条央企指数,包括中证诚通央企ESG指数、中证诚通央企红利指数、中证央企高端装备制造指数、中证央企基建指数、中证央企红利50指数、中证央企ESG 50指数,为指数化投资提供更丰富标的。

 

●4月8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永春表示,北交所开市一年多以来,重点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培育链,已经初步形成了全链条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市场体系。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18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超四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

 

●4月9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3,比去年四季度上升1.3点,升幅为2020年四季度以来最高。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的8个分行业指数全面回升,其中,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软件业指数升幅最大。

 

●4月9日,据央视新闻消息,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将对30家中管企业、5家金融单位和体育总局开展巡视工作。金融领域方面,中央第五巡视组完成了对国开行、农发行和中国人保集团的进驻工作,中央第六巡视组完成了对光大集团、中投公司的进驻工作,将开展为期两个半月左右的巡视“回头看”,推动解决金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4月10日,主板首批注册制新股将集体上市,A股主板迎来历史性时刻。这十只新股分别是,中信金属、中重科技、常青科技、江盐集团、柏诚股份、中电港、海森药业、陕西能源、登康口腔、南矿集团。

 

粤港澳大湾区动态

 

●4月2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常住人口12656.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97%,常住人口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广东户籍人口10049.7万人,增加102.8万人,增长1.03%,成为全国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同时达到过亿体量的省份。广东出生人口继续领跑全国,人口城镇化水平继续稳定增长,新型城镇化持续高质量提升,劳动力抚养负担相对全国较低,人口发展将保持长期稳定。

 

●4月2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截至3月底,深圳市市场主体突破400万户,同比增长4.61%,实现历史性跨越。其中企业249.37万户,占商事主体总量的62.26%,同比增长2.74%;个体户151.14万户,占全市商事主体总量的37.74%,同比增长7.86%。

 

●4月3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同时套开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会议,审议《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23—202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和《中共广东省委2023年政党协商(会议协商)计划》《政协广东省委员会2023年协商计划》。

 

●4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主要聚焦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及其他产业,共计185个细分门类。此次《产业目录》的覆盖面不仅聚焦四大领域进一步细化产业门类,还重点突出与澳门的规则衔接,比如涵盖“对在澳门审批和注册且在合作区生产的食品、饮品、调味品及保健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内地与澳门、葡语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经纪、代理与服务”等产业。

 

●4月3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会见到访的香港金融监管局总裁余伟文一行。双方就近期两地市场发展、扩展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议题交流了看法。同意进一步支持内地和香港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务实合作,促进两地市场协同发展,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

 

●4月4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官网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申请条件的通告》。通告显示,持有效深圳市居住证的非深户籍人员,申请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的,不要求最近连续24个月以上在本市缴纳基本医疗保险。本政策自4月4日起实施,至12月31日结束。

 

●4月4日,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珠海市金融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指出为预制菜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及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单个企业贷款贴息年度最高补贴200万元,保费补贴的标准为保费的40%,补贴封顶10万元。

 

●4月7日,深圳交易所宣布将于4月12日发布深证数字交通、深证卫星导航、深证算力设施、深证数字安全、深证数据要素等5条特色主题指数,以及深证绿色信用债、深证基准做市利率债、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等3条债券指数。深证数字交通等5条股票指数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于每年6月、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个交易日进行样本定期调整。

 

●4月9日,深圳市规自局发布一则关于“修订地价测算规则”的征求意见通告,而在其起草说明中明确提到,取消了原来的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等住房类型,同时新增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类型。

 

●4月6日,香港《2023年印花税(修订)(第2号)条例草案》刊宪,其目的是为了实施2022年施政报告中宣布的一项招揽人才措施,即在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制度下引入退税机制。根据指定输入人才计划来港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如在2022年10月19日或之后在香港购置住宅物业,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可申请退税。据悉,《条例草案》将于4月19日提交立法会进行首读及二读。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供读者学习、交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