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书签收藏         联系我们

经济金融热点汇(2.21-2.28)

来源: 本站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3-03-01 15:46:44 浏览次数: 789

重大政策


●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横琴意见》和《前海意见》在“远近结合、民生优先、循序渐进、防控风险”的工作思路下,在两地各部署了六大方面30项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涵盖民生金融、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现代金融产业发展、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横琴意见》提出了构建资金电子围网系统、在合作区探索允许澳门元作为小额支付使用等多项政策。《前海意见》则提出了拓展香港金融业发展空间、扩大港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等多条促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举措,突出了面向香港金融业高度开放。


●2月2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修订后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及配套指引。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适度完善登记规范标准,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出资人、实际控制人、高管人员等关键主体作出规范要求。二是明确基金业务规范,把握募、投、管、退等关键环节,强化行业合规运作。三是健全制度机制,强化穿透式核查,加强信息披露和报送等事中事后自律管理。四是实施差异化自律管理,落实扶优限劣理念,增加行业获得感。五是完善自律手段,加强对“伪、劣、乱”私募的有效治理,遏制行业乱象,净化行业生态。


●2月24日,证监会联合财政部、国家保密局、国家档案局对《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进行修订,形成了《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自2023年3月31日施行。本次修订主要包括:一是调整适用范围,衔接《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明确适用于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二是为相关主体在境外上市活动中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清晰明确的指引。三是完善跨境监管合作安排,为安全高效开展跨境监管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绿灯”投资案例引导作用,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


●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1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15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40%和2.75%。此次发行受到境外投资者广泛欢迎,包括美、欧、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央行、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踊跃参与认购,投标总量超过700亿元,约为发行量的2.8倍,表明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有较强吸引力,也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增长正在企稳回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仍较困难,要把整治涉企违规收费与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紧密结合起来。已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中的一些减税降费政策仍有发挥效应的空间,要深入抓好落实。多措并举提振市场预期,巩固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势头。


●2月22日,财政部官网公布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其中提出,2023年要增强财政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要优化完善助企纾困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要加力稳定外贸外资。要继续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配合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2月23日,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


●2月23日,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1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37683.5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6.0万亿元,日均成交8866.2亿元;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共计107.3万亿元,同比减少3.8%,环比减少16.2%;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2.2万亿元,贴现发生额1.4万亿元;上证指数收于3255.7点,环比上涨166.4点,涨幅为5.4%,深证成指收于12001.3点,环比上涨985.3点,涨幅为8.9%;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法人机构成员共3965家。


●2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3年1月中国外汇市场交易概况数据。1月,中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14.29万亿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2.62万亿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1.67万亿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5.69万亿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8.60万亿元。


●2月24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有力支持经济回稳向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202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年末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1.1%、11.8%和9.6%。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8%和36.7%。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12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平均为4.26%,较上年12月下降1.37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9646元。


●2月24日,人民币汇率迎来回调。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跌破6.96元、6.98元关口,创今年以来新低。


●2月27日,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36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维持2%不变。鉴于当日有270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实现净投放660亿元。


●2月27日,财政部公布1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1月,全国发行新增债券6258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346亿元、专项债券4912亿元。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17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03亿元、专项债券74亿元。合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43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449亿元、专项债券4986亿元。截至2023年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5701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45344亿元,专项债务211674亿元;政府债券355395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623亿元。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698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03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税收收入166614亿元,下降3.5%。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08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55%,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951亿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1277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1225亿美元。


●2月24日,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1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升4.7%,前值为4.4%,环比上升0.6%,前值为0.3%,为2022年8月以来最大增幅;个人支出环比上升1.8%,为2021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前值为下降0.2%。


市场热点


●2月21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期货公司总资产约1.7万亿元,净资产184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06%和14.07%。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5.79%;交易咨询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4.66%;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8.04%;风险管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17%。


●2月2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2022年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显示,2022年度作为绿色公司债券主承销商或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管理人的证券公司共55家,承销或管理152只债券或产品,合计金额1716.58亿元;其中,资产证券化产品55只,合计金额771.13亿元。2022年度作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共30家,承销83只债券,合计金额1028.41亿元。


●2月2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2023年1月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2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7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


●2月24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同意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和香港结算于2023年4月24日正式实施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实施后,港股通2023年新增6个交易日,首次新增交易日为4月27日、4月28日,沪深股通首次新增交易日为5月25日。


●2月25日,工信部副司长任爱光表示,我国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接近4000家,智能芯片、开源框架、智能终端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大批优秀的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日益融入千行百业,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


●2月27日,深交所组织召开房地产行业市场主体座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和市场各方一道,密切关注房地产行业发展动态,切实发挥好市场组织和平台枢纽作用,鼓励房企用好融资并购工具,支持房企拓宽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以及发行以资产信用为支持的CMBS、不动产持有型ABS、绿色债券等固收产品,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更好服务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2月27日,深交所组织召开2022年度债券监管发展业务座谈会,研究部署推进2023年重点工作。下一步,深交所将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全面深化债券市场改革,完善制度供给、产品供给、服务供给,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优化资金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助力债券市场制度型开放,强化债券重点风险防范化解,全力推动REITs市场高质量扩容,更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粤港澳大湾区动态


●2月22日,在工信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广州市黄埔区率先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全区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超4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2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1家,单项冠军18家,培育上市企业77家。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8800亿元,GDP突破4300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二、工业百强区前三。


●2月22日,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首份财政预算案出炉。该财政预算案主题为:稳中跃进、共拓繁荣新愿景。预算案显示,2022年香港整体经济收缩3.5%,全年基本通胀率为1.7%。预计2022/2023财政年度综合赤字为1398亿港元。预计香港经济在2023年会明显反弹,全年实质增长介于3.5%至5.5%,基本通胀率和整体通胀率分别为2.5%和2.9%。预计香港经济在2024年至2027年间,平均每年实质增长3.7%,高于疫情前10年的2.8%的趋势增长,同时特区政府今年将采取“中间偏松”的财政姿态。


●2月22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发表2023-2024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时表示,未来特区政府会继续积极与内地探讨各项扩容增量方案和优化安排,例如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债券通,以及进一步扩大沪深港通合资格证券的范围。此外,特区政府也会研究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风险管理产品,包括在港发行国债期货,为香港资本市场持续注入新动力。


●2月22日,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广东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超越山东排名全国第一。2022年,广东进出口农产品3301.8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28.1%,占全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14.8%。其中,出口1157.7亿元,增长69.1%;进口2144.1亿元,增长13.3%。


●2月23日,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与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打造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高地的十六条措施》,旨在促进跨境知识产权创新、交流和合作,助推香港建设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措施涵盖知识产权保护、运营转化、交流研讨、宣传教育和知识产权贸易等领域,聚焦推动深港知识产权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支持香港知识产权在前海转化运用,打造知识产权跨境服务体系,共建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高地。


●2月23日,港交所公布2022年全年业绩,当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84.56亿港元,同比下跌12%。


●2月23日,经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广东省绿色贸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绿色贸易标委会由广东省商务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联合进行业务指导,由34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秘书处设在广东贸促国际商事认证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成立的首个致力推动绿色贸易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活动的技术组织。


●2月24日,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打造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高地的十六条措施》,助力香港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支持建设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合作高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双方将建立合作推进机制,推动深港在知识产权跨境保护、交流研讨、宣传教育、运营转化和知识产权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打造知识产权跨境服务体系,共建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合作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表示,香港交易所3月将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的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这有助于香港在金融方面与大湾区联通。


●2月28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关于支持澳资企业发展的扶持办法》正式印发。文件覆盖合作区所有符合条件的办公用房、商业用房,并进一步扩大受惠的澳资企业范围,从租金补贴、装修补贴、品牌落地奖励、经营奖励、研发费补贴等多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澳资企业进行扶持。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供读者学习、交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