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政策
●10月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城市标准化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我国到2027年基本建成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到2027年,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应急管理、绿色低碳、生态环境、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50项以上。方案部署了16项重点任务,聚焦加快建设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明确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智慧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安全风险应急保障、生态环境等12个领域的标准制修订重点任务。
●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从计算力、运载力、存储力以及应用赋能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5年发展量化指标。计划还在完善算力综合供给体系、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强化存力高效灵活保障、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促进绿色低碳算力发展、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六方面部署25项重点任务。据了解,算力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基础设施,呈现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等特征,对于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未来产业,以及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0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运用法治方式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治理。结合审判工作实际,提出了5项司法保障措施,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强调有效拓宽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依法规制民间借贷“砍头息”“高息转本”等乱象,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指导意见》加强了对民营经济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制订司法解释加大对民营企业工作人员腐败行为惩处和追赃追缴力度,健全常态化冤错案件纠正机制,依法保护民营经济主体申请国家赔偿的权利。
●10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通知》,要求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深耕消费金融细分市场,开发多元消费场景,提升零售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合理消费信贷需求,通过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通知》要求,强化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金融支持,加强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做好交通物流领域金融支持与服务。在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通知》提出,在信贷资源配置、绩效考核、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尽职免责等方面对小微企业予以倾斜。对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小微企业,加大金融支持,促进企业稳定岗位、扩大就业。
宏观经济
●10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9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8.7%,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分区域看,亚洲制造业PMI继续在50%以上小幅上升;美洲制造业PMI在50%以下连续3个月上升;非洲制造业PMI在50%以下有所下降,创出自今年4月以来新低;欧洲制造业PMI结束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走势,较上月有所上升,但仍在45%左右的较低水平。
●10月8日,人民银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由于今日无逆回购到期,今日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200亿元。
●10月8日,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共同对外发布《关于加强审计报告查验工作的通知》,提出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打击不法机构假冒会计师事务所名义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个别会计师事务所为同一审计事项违规出具多份审计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旨在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监管,强化审计报告查验。
●10月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51亿美元,较8月末下降450亿美元,降幅为1.42%。2023年9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货币方面,美元汇率指数(DXY)上涨2.5%至106.2,非美元货币总体贬值。资产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下跌1.7%;标普500股票指数下跌4.9%。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外汇储备规模下降。
●10月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23年二季度及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2023年二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510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3536亿元。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0085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8757亿元。按特别提款权(SDR)计值,2023年二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82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376亿SDR。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090亿SDR,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945亿SDR。
●10月10日,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8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42533.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17673.1亿元,下降7.4%;进口24860.6亿元,增长22.5%;服务贸易逆差7187.5亿元。
●10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和《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会议强调,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兜底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会议指出,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重要民生工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会议强调,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充分挖掘专利价值,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十年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
●10月10日,据财政部网站消息,为推动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财政部会同中国证监会研究起草了《关于强化上市公司及拟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推进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对各上市公司定期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出明确规定,并对创业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给予一定过渡期。
●10月6日,美国劳工部发布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33.6万人,失业率环比持平,仍维持在3.8%。这一数据创造了自今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数据显示,美国9月的就业增长主要来自休闲和酒店业、政府雇佣以及医疗保健业。其中,休闲和酒店业新增就业9.6万人,政府雇佣新增7.3万人,医疗保健业新增4.1万人。
●10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2023年10月世界经济预测称,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今年的3%和2024年的2.9%,2024年预测值相比7月预测下调了0.1个百分点。这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通胀方面,总体通胀将继续放缓。IMF表示,按同比计算,总体通胀预计将从2022年的9.2%下降至今年的5.9%和2024年的4.8%。核心通胀(不包括粮食和能源价格)预计也将下降,不过速度慢于总体通胀,2024年将达到4.5%。
市场热点
●10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最新消息,假期前七天,国内游出游人数达到了7.54亿人次,同比增长78.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680.9亿元,同比增长132.6%。
●10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业稳步加大涉农贷款投放。截至8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4.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4%。截至8月末,工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近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20%。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8月末涉农贷款余额增幅也都在15%以上,为近年同期最高。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今年以来各家银行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担保费率、发放信用贷款等方式,持续提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养殖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水平。8月末,全国农户贷款余额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10月7日,据Wind数据统计,2023年第三季度共有91只新股上市,募资总额达1139.658亿元,环比第二季度IPO首发家数、募资总额均有所下降。
●10月8日,乘联会发布9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预估9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83万辆,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4%。初步测算今年1-9月累计批发592万辆,同比增长36%。乘联会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350万辆,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
●10月9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数据,9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3.6%,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指数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升至2020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点。在政策“组合拳”不断落地和传统旺季需求释放的共同影响下,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稳中向好的特点进一步显现。9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53.5%,较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连续八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9月份升幅较为明显,显示仓储行业保持较快发展水平。
●10月9日,据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数据,中秋国庆假期,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3%。其中,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同比分别增长20.9%和21.6%。
●10月9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2023年9月全国期货市场交易情况简报。以单边计算,9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746.56百万手,成交额为51.4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05%和19.13%;1至9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6468.55百万手,累计成交额为425.29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49%和6.13%。截至8月末,工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近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20%。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8月末涉农贷款余额增幅也都在15%以上,为近年同期最高。
●截至10月9日,已有内蒙古、天津、辽宁、重庆、云南、广西等地共将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约3167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额度,市场普遍预计后续还将有其他省份跟进发行。
●10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发布了28个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覆盖银行、证券、保险、支付等领域,部分银行存在增加企业融资负担行为,部分金融机构未经消费者授权同意擅自办理业务。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消息,近日,鼎亚资本(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旗下两只产品作为首批境外投资者,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模式(CIBM Direct)下参与银行间市场标准债券远期业务。汇丰银行(中国)作为其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代理人、交通银行作为其标准债券远期集中清算业务综合清算会员,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共同助力该业务顺利落地,境外投资者风险管理工具箱进一步丰富,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
粤港澳大湾区动态
●10月6日,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近年金融业信贷风险逐步浮现,不过金管局过去已经向银行提出警告,因此香港银行的相关风险敞口十分小,没有高度集中的风险。余伟文表示,目前美联储已将利率调至5%以上,市场早前也面对欧美银行业危机,但香港银行几乎不受影响,金融系统保持稳健,联系汇率制度运作顺畅。
●10月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绿色零售债券认购及配发结果。截至9月28日下午二时认购期结束为止,共收到321018份有效申请,申请的债券本金总额达300亿港元。最终发行额为200亿港元,高于150亿港元的目标发行额。
●10月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了率先建立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控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目标,围绕碳排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
●10月7日,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召开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浙江和山东枣庄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会议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听取关于“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取得新突破”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会议还对台风“小犬”防御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
●10月7日,据广东省文旅厅统计数据,中秋国庆假期8天(9月29日—10月6日),广东累计接待游客638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1.6亿元。假期8天,纳入监测的150家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666.8万人次,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2136.8万人次。
●10月7日,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的初步统计显示,这个假期广州接待市民游客近1759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超105%,其中接待外地来穗游客近920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超107%,实现文旅消费总额超131亿元,较2022年增长112%。
●10月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提到“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其中包括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更加包容高效的创新支持市场体系,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持续完善创业板注册制试点安排,优化创新企业境内发行上市制度,完善创新企业上市培育体系。同时,深圳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塑造高水平创新资本循环机制,完善再融资、并购重组和减持等基础制度,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推动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10月8日,为推动国家和省、市法治化营商环境部署在南沙落地见效,广州南沙对标国内国际最优,出台《广州市南沙区法治化营商环境规划(2023—2025年)》,推出96条硬招、实招,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法治保障,并明确到2025年实现法治化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为优化制度供给,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规划》提出要强化《南沙方案》立法保障,积极开展前瞻性立法研究,不断健全涉市场主体的决策机制,完善涉市场主体政策制定流程,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探索建立市场干预行为负面清单等,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10月8日,《中山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按照《行动方案》,中山将建设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氢储能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装机规模达到15万千瓦。本次出台的《行动方案》,从提升新型储能研发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产业规模、推动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等三大方面提出了12项扶持举措。
●10月9日,港交所正式推出沪深港通交易结算加速平台HKEX Synapse,支持境外投资者进一步参与境内的证券市场。
●10月9日,《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正式印发,知名内地、港澳、国际零售品牌在南沙开设首店或旗舰店,最高可获300万元补贴。《扶持办法》共有9条核心内容,覆盖全区范围内的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预计3年将惠及企业超900家次,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支持商贸与旅游、体育、文化创意等业态融合发展,推动南沙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0月10日,南沙修订出台了《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航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旨在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该办法从支持企业落户发展、经营贡献奖、航线奖、集装箱增量奖、物流奖、海铁联运奖、航运服务奖、国际海事服务集聚区奖等8个方面,支持航运物流企业在南沙落户发展,全面支持南沙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网络,转载仅供读者学习、交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